10
2020
-
04
返璞与时尚,中国茶叶的囚徒困境
作者:
看似繁荣的中国茶产业,实则暗流汹涌。面对茶叶产业的发展,有人强调返璞,有人强调时尚,但友霖看来中国茶叶正面临着返璞与时尚的囚徒困境,看似前途光明,实则毫无出路。因此笔者以辛辣的文笔揭开中国茶叶的旧疮疤,希望与诸君共同寻求一条茶叶中兴之路。
阅读了恩师关于《用时尚开创茶产业的未来》的发言稿后,我思绪万千,突然意识到在中国看似勃勃生机下的茶产业危机四伏的一面。同时也看到了占据在这九万六千平方公里上的一群所谓的中国茶人,一群乌合之众的种种丑态与文化断层的悲哀。
首先就返璞与时尚这两个词汇做一个简单的研究。什么是返璞?返璞就是回归传统,也就是说找回茶叶的原来面目。这个词不敢深究,深究下来说明我们已经背离传统,或者打着传统的旗号挂羊头卖狗肉走得很远很远了。返璞说明我们已经丢失了传统,遗失了美好。同时返璞必须归真,看来现在中国茶叶,假专家、伪道学、茶骗子、茶油子太多了。一个茶道就让一群神棍云里雾里说的不知所云,一个茶艺就让一群演员唐宋元明演绎的不知所谓,一种茶叶就让一群奸商装神弄鬼炒作到了天价。现在返璞或者追求传统,变成了急功近利者过度包装的手段,变成了商家销售茶叶时的一味噱头。传统变得这么廉价,这么一文不值,完全是背离了茶道的根本精神。中国茶,虚火太旺。比起返璞,此刻可能更需要的是降温,是冷静的看待自己,客观地评价自己,放慢脚步歇一歇,回过头来总结一番,沉下心来做一番研究,让茶回归它本来的味道,这才是中国茶的救赎之道。
什么是时尚?时尚就是潮流,就是趋势,就是改变,甚至说就是瞬息万变。就像巴黎的时装一样,每年都在推陈出新,每年都在更新换代。上半年的时尚,下半年可能就变成过时了。时尚的淘汰速度太快,稍微慢一点,我们就out了。中国是一个崇尚稳定地国度,终极的人文精神就是和与中庸。喜欢看别人吃螃蟹,然后确定没有毒以后,再慢条斯理的准备佐料。这是骨子里的根性,几千年了,很难一时改变。这种根性随着社会交往的深入和人生阅历的丰富,会越发沉淀成个人的生活法则。因此时尚在中国和老年人关系不大,所谓的那些时尚爷爷时尚奶奶,在90后,零零后眼里,其实也不过是一群不合时宜的奇葩,只不过碍于面子不好意思明言罢了。既然时尚是年轻人的主战场,那我们就分析分析年轻一代的心理,年轻小孩情绪不稳定,多数是在网络世界里沉迷,热衷于日本动漫cosplay,口感追求刺激,追求冒险,对事物的持久追随忠诚度较低,说白了就是比较容易喜新厌旧。因此如果中国茶只是为了迎合一群充满猎奇心态的年轻人,不断地变化口感,我估计如果每半年改变一次口感和配方,估计三十年以后,中国的40后、50后、60后退出历史舞台之后,改良型果茶店或者调饮店大行其道,传统茶叶店或将面临毁灭性打击。中国人可能再也不知道茶叶本来的味道。甚至最后连茶这个词都改成了日本字眼或者更加流行的字眼。中国茶或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。
同时纵观中国历史上的茶叶品饮方式改良,往往都是在最高政权与民间代表的共同参与下,由明星皇帝与明星茶界大咖共同推动的,有时候在老百姓中的全面改变和普及,可能是一代人甚至几代人之间的磨合与变化。缓慢的改良方式与中国人日日求新的口味追求,是否能够同步,改良茶饮的创新速度是否又能跟上年轻人喜新厌旧的速度。返璞与时尚的天平一旦倾斜,可能导致的是千年国茶的改弦易张。我们每天想着如何去迎合年轻人,谁又能保证这群年轻人不会是中国茶的掘墓人,就像文革的红卫兵一样,一个大嘴巴扇过去,说:滚开,老东西,我给你改个名字吧!
因为我很反对装模作样的一味求古,更反对毫无原则的潮流时尚。因此我认为应该用传统和创新这两个词来说明这个问题。我借用晚清重臣张之洞的观点:“中学为体、西学为用”,强调传统为体、创新为用。传统是本来面目,是根本法则,是中国人的精神。创新是盛装华服,是发展之道,是中国人的智慧。传统是我们的世界观,创新是我们的方法论。二者一而二,二而一。互为表里,相辅相成。前段时间看茶界中国里,有一期演铁观音,魏说与王说两家传人,明争暗斗互相攻讦,让人充分体会到中国人狗咬狗且不带脏字的本事。其实传统工艺也好,改良工艺也罢。都是生产文明,只不过一个更倾向于手工业文明,一个则偏重于工业文明。为什么不能像瑞士的精工手表,手工表也好,机械表也好,都各自有各自的市场,各自有各自的消费群体。另外一期节目里,日本的最古老的茶社,保留了对茶的敬畏心与祖先图腾崇拜,保留了茶叶万世一系的口感与传承,改良的是对商业地段的选择,改良的是茶叶衍生品的品种,改良的是产品的包装与推广与宣传。这不禁引起我深深的思考,传统与创新从横向与纵向该如何结合,最终实现中国茶的伟大复兴?这就是中国茶业目前存在的囚徒困境,守旧则产业必亡,创新则文化势必改良!
茶叶,产业
上一页
下一页
上一页
下一页